上船跳
體側扁,呈長卵圓形。一般體長25~50厘米。體重1500-3000克,大者可達5000克?诖、斜裂,兩頜等長,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、尾柄短而高、2只眼睛均在頭的左側,眼球隆起。鱗小,有眼一側被櫛鱗,體呈深褐色并具暗色斑點;無眼一側被圓鱗,體呈白色。胸鰭稍小;腹鰭基部短、左右對稱;尾鰭后緣雙截形、側線明顯,在胸鰭上方有一弓狀彎曲部。背鰭、臀鰭和尾鰭均有暗色斑紋,胸鰭有暗色點列成橫條紋。 舟山海域常見,為名貴魚類之一。
兔肉
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兩種,家兔肉又稱為菜兔肉。兔肉性涼味甘,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,被稱之為“保健肉”、“葷中之素”、“美容肉”、“百味肉”等等。每年深秋至冬末間味道更佳,是肥胖者和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肉食,全國各地均有出產(chǎn)和銷售。
蒲菜
蒲菜,俗稱草芽,為香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一種,其葉鞘抱合而成的假莖可食,具有清涼解毒、涼血、利水和消腫的功效,適合一般人在夏季悶煩時食用。因其對某些婦科病和輔助療效,故亦適宜經(jīng)產(chǎn)期婦女食用。蒲菜入宴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,《周禮》上即有“蒲菹”的記載。明朝顧過詩曰:“一箸脆思蒲菜嫩,滿盤鮮憶鋰魚香”!捌巡思央燃滋煜,古今中外獨一家”,這是在江蘇淮揚地區(qū)廣為流傳的民間歌謠,起源南宋抗金名將梁紅玉留下的一個動人傳說。南宋建炎五年,金國十萬精兵攻打淮安,時梁紅玉領兵鎮(zhèn)守淮安被金兵長期圍困,在內(nèi)無糧草、外無軍援的情況下,偶然發(fā)現(xiàn)馬食蒲莖,因而取蒲菜代食,解決了糧食盡絕困境,軍民同心協(xié)力,終于打敗了金兵,故淮安民間又稱蒲菜為“抗金菜”。自此,食用蒲菜在淮揚一帶廣泛流行開來。如今,蒲菜不僅在當?shù)爻蔀檠缦幸坏辣夭豢缮俚闹鞑,所謂“無蒲不成宴”,而且已經(jīng)跨出淮安,走進了上海、南京等大中城市。
絲瓜
絲瓜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,以成熟果實、果絡、葉、藤、根及種子入藥。它起源于熱帶亞洲,原產(chǎn)于印度尼西亞(另有一說,原產(chǎn)印度)。大約在宋朝時傳入中國,成為人們常吃。的蔬菜。目前,供蔬菜用的絲瓜主要有兩種,即普通絲瓜和有棱絲瓜。前者大江南北均有栽培,后者主要在華南栽培。 絲瓜的藥用價值很高,全身都可入。絲瓜所含各類營養(yǎng)在瓜類食物中較高,所含皂甙類物質、絲瓜苦味質、黏液質、木膠、瓜氨酸、木聚糖和干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。成熟時里面的網(wǎng)狀纖維稱絲瓜絡,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;還可供藥用,有清涼、利尿、活血、通經(jīng)、解毒之效。
萵筍
萵筍為菊科,是菊科萵苣屬能形成肉質嫩莖的變種,屬于一二年生草本植物。萵苣分莖用和葉用兩種,前者各地都有栽培,后者南方栽培較多,是春季及秋、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。 根據(jù)萵筍葉片形狀可分為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,各類型中依莖的色澤又有白筍、青筍和紫皮筍之分。
青魚
青魚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(qū),長江以北較稀少;它是長江中、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漁業(yè)資源和各湖泊、池塘中的主要養(yǎng)殖對象,為我國淡水養(yǎng)殖的“四大家魚”之一。
蒜苔
蒜薹,又稱蒜毫,是從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莖,包括花莖(薹莖)和總苞(薹苞)兩部分,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,常被誤寫作“蒜苔”。大蒜傳入中國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,古代種植的蒜最初叫卵蒜。公元前119年,西漢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,從西域引進一種“胡蒜”,其形態(tài)比我國原栽培的卵蒜頭大,所以稱為大蒜,卵蒜也就相對的被稱為小蒜。蒜薹在我國分布廣泛,南北各地均有種植,是我國目前蔬菜冷藏業(yè)中貯量最大、貯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。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,具有多種營養(yǎng)功效。
西葫蘆
西葫蘆是南瓜的變種,葫蘆科南瓜屬的一種,原產(chǎn)北美洲南部,今廣泛栽培。西葫蘆在河南很多地方有栽培,例如平頂山,周口,濮陽,安陽,可以叫做松瓜;在東北,常被稱為角瓜。 果實呈圓筒形,果形較小,果面平滑,以采摘嫩果供菜用。西葫蘆以皮薄、肉厚、汁多、可葷可素、可菜可餡而深受人們喜愛,過去西葫蘆一般要在5、6月份才能上市,近年來不少地方采用地膜加天膜栽培,因而目前四季都有上市。
鱔魚
鱔魚味鮮肉美,刺少肉厚,常生活在稻田、小河、小溪、池塘、河渠、湖泊等淤于質水底層,在我國各地均有生產(chǎn),以長江流域、遼寧和天津產(chǎn)量較多,產(chǎn)期在6~10月,以6~8月所產(chǎn)的最肥,還有一種為山黃鱔目前只在云南隴川縣有分布,國內(nèi)其他地區(qū)沒有分布。 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,肉嫩味美。黃鱔不僅為席上佳肴,其肉、血、頭、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
茼蒿
茼蒿,即蓬蒿,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葉互生,長形羽狀分裂,花黃色或白色,瘦果棱,高二三尺。茼蒿種子于初春或秋季播撒,在溫暖的夏季開花成熟。原本在歐洲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葉植物,宋朝引進中國后,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肴,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、涼拌、做湯耐食用,至現(xiàn)時。在古代,茼蒿為宮廷佳肴,所以又叫皇帝菜。茼蒿除莖葉嫩時可食外,根、莖、葉、花都可入藥,有清血、養(yǎng)心、降壓、潤肺、清痰的功效。